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更多语言
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
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
□ 新闻报道 □ 监狱视窗 □ 司法动态 □ 警察教育 □ 法律法规 □ 劳教动态 □ 监狱改革 □ 警察风采 
□ 学术动态 □ 理论前沿 □ 法案汇编 □ 文献资料 
□ 大墙人文 □ 大墙文苑 
□ 网站专题 □ 网站文集 □ 监狱学人 □ 网站专栏 □ 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 □ 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 
当前位置:首页-新闻报道-警示报道-服刑少年袒露心迹:“我并非生下来就是坏人”
服刑少年袒露心迹:“我并非生下来就是坏人”
南国早报 刘治理 蓝海波
Loading...

采访对象:康健(化名)

采访时间:4月11日

案由:2006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。

忏悔语录:“16年唯一做的一件好事,让我经常想起,特别是在服刑期间。我觉得至少自己还救过人,并不是坏得一塌糊涂。”

康健虽然才18岁,但嘴里会不时蹦出一些狠话来。讲义气的他,经常帮兄弟们出头,为此被砍成六级伤残。伤好不久,他再次替哥们出头,终因捅伤人被判了刑。但是,近乎凶神恶煞的他,曾经救了两个落水的孩子。谈起唯一做过的这件好事,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欣慰。

“那件好事让我感到温暖”

逃学、上网、打架……讲起16岁之前的种种劣迹,康健说自己就是“一个坏蛋”。说着,他突然间想起了什么,一下子来了精神:“我还做过一件好事呢,在我出事前,我曾救过两个落水儿童,那是我16年间唯一做过的好事。”

那时候,一个要好的朋友被人打了,康健就逃学帮忙报仇。路过河边的时候,康健看见几个小学生在玩水,还没走多远,就听见有人喊救命。等他折回来的时候,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已经被冲到河中央。那时候是12月份,天气已经很冷,康健衣服也没顾得脱就扎进了河里。等将两个小孩都拉上岸,他的牙齿已经打起了架。

后来,两个小孩的家长对康健千恩万谢,其中一个家长还给了一份“利是”(红包)。至于为什么不顾危险去救人,康健的回答很简单,妈妈经常告诉他,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”。但是,另一个家长没有给“利是”,康健的妈妈却很在意。因为在康健的老家有个说法——救人是在和阎王爷抢灵魂,被救的人一定要给救人者一个红包,不然阎王爷会找救人者算账的。至于里面包多少钱,倒不在乎,只要意思一下就可以了。

没多久,康健被一个仇家砍伤,康健妈妈就将这件事和那个没给的“利是”联系起来。康健笑着说:“我认为做好事不一定要报酬,我也没有那么迷信。服刑期间我经常想起这件事,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温暖,我觉得至少自己还救过人,并不是坏得一塌糊涂。但是,当我把这件事说给其他犯人时,没有一个人相信。呵呵,不管他们相信不相信,反正这是我心里一个经典的回忆,它常常暗示我,我并非生下来就是一个坏人。”

“电影里的事原来不可靠”

16年唯一做的那件好事,也是经年之后,才让康健感到温暖的。救完小孩,康健换掉湿漉漉的衣服,很快又上路了。到了网吧,他把欺负朋友的那个人狠狠地揍了一顿。他没有想到,这一架给他埋下了祸根。没过几天,被打的那个人叫了3个人,把康健堵在网吧里。康健身上被砍了20多刀,后来被鉴定为六级伤残。说到这里,康健两只已经萎缩变形的手动了动,上面的疤痕非常醒目。

住院期间,不时有平时玩得好的“兄弟”来看康健。在病床上躺了大概一个月,伤口还没好利落,康健就听说一个好“兄弟”被人打了。他偷偷跑出医院,拿了把刀去寻仇。

见到对方,康健二话没说,上去就捅了两刀。那个人被捅到了大动脉,当时就休克了。后来,刚刚16岁的康健被警方抓获,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。

康健说,他之所以很讲义气,是因为以前看古惑仔电影,觉得一帮人在一起很威风。“但是,有时候电影是不可靠的,我见电影里杀个人,一点事没有。可我捅了别人两刀,就坐牢了。电影只能用来欣赏,不可以跟现实混淆了。”康健说,电影里的兄弟义气,惊天地泣鬼神,看得人感动流泪,可现实中并不是那样。

康健出事后,往日山盟海誓的“兄弟”都作鸟兽散,他偶尔写信和外面的“兄弟”联系,但寄出去的信都石沉大海。这个时候,他才觉得这些人不过都是些酒肉朋友,很不可靠。在监狱里,他发展了新友谊,和新朋友谈人生、谈理想,互相鼓励好好改造,觉得很充实。“回忆起以前的生活,虽然人多、热闹,但非常空,像过眼烟云。”

“爸爸的棍棒教育很恐怖”

康健最害怕的人是父亲。被关进监狱后,父亲偶尔来看过他几次,每次都是气急败坏地怒视着他。康健坏笑着说:“多亏接见室有玻璃隔着,不然他非得冲过来,把我狠狠地揍一顿。”小时候,康健经常挨揍。如果晚上10时还没回到家,被爸爸逮到了,就会被用铁链锁住打。有时候做了错事,就要跪煤渣,膝盖被扎得稀巴烂。

说到父亲的管教方法,康健吸着冷气,连说太恐怖。对康健来说,这种恐怖的管教方法根本不管用,而且因此还产生出逆反情绪。一旦在家里挨了打,康健第二天就会在学校里找回平衡。怎样找呢?就是去打人,看见哪个同学不爽了,就上去施以拳脚。如此一来,老师经常会通知康健的家长去学校,多的时候,一周能去五六次。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,父亲听了老师的反映,康健少不了挨揍,挨了揍的康健,转而再打别人出气。

为了躲避父亲的棍棒,康健时常说谎。但谎言说多了,他很难再取得父亲的信任,每当家里的什么东西不见了,父亲便怀疑到康健身上。刚开始,康健很想不通这个事情,后来在监狱里看《狼来了》的故事,他才一下子恍然大悟:“这是小学课本上的故事,但我那时候根本没心思看书,不懂这个道理。”

相比之下,母亲却让康健很感动。最初,康健也感觉不到母爱,因为当年他做坏事的时候,母亲曾说过不认他的话。康健也曾咬牙切齿、翻着白眼给母亲放过狠话,他当时觉得自己被亲情抛弃了。可是母亲去监狱里探望的时候,他看到母亲像是变了一个人,比以前瘦了很多,皮肤蜡黄、头发花白。那次,从没有在父母面前流泪的他竟嚎啕大哭。

康健说,在监狱里,虽然有时脾气大,暴躁得想打架,但是一想到母亲,他硬是忍了下去。他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“不想让母亲担心,不想让母亲失望”。“认真地想想,我会义无反顾地去救落水的小孩,这证明我并没有坏透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,我要多让自己的善良占上风。”

专家点评:

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宽容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朝山: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,个体的行为不是先天遗传的,后天环境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。康健的案例又一次明确地让我们看到了行为教育的力量,也了解到一个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力。

康健的父亲习惯了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儿子,他一定不会有意要把儿子教育成一个施暴的恶魔,但他却可能认为传统的棍棒教育是天经地义的。暴力倾向并不会遗传,但是这种家庭教育的模式却具有代代传承的特点,康健由此也习得了用暴力表达情绪的不良方式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是永远不犯错误的,而家长、老师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,往往也是孩子选择今后道路的重要因素。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优秀,家长和老师的宽容与耐心引导非常重要,这种宽容和耐心,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怎样合理地处理情绪问题。

简单地说,我们希望孩子成为自尊、自爱、会正常表达情绪的人,那么家长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; 即使孩子偶尔犯一些小错误,家长也必须先把孩子看成这样的人,这才是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。

更新:2008-4-23
信息编辑:Chinado
◎上一信息: 监狱书店的启示 (2008-4-23)
◎下一信息: 高墙内圆大学梦 渭南监狱124名服刑人员参加自考 (2008-4-23)
相关信息
※ 《少年犯》 第四章 归程漫漫 (2004-10-16)
※ 少年犯经改造获新生 撰写人权报告驳斥国外谬论 (2005-4-12)
※ 对少年缓刑犯再犯罪问题的思考 (2006-4-16)
※ 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 (2004-11-17)
※ 农村青少年城市化犯罪现象剖析 (2007-10-22)
热点信息
网络广告
推荐信息
网络广告
Prison.com.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
除本站首发信息外,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,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。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,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、学习和探讨。